漫漫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开局吸引狄仁杰 > 第144章 龟兹城·月蚀迷局
    龟兹国的胡杨树叶落满驿道时。

    武三思的鎏金巨斧正敲着客栈的胡杨木门。

    斧头刃口还沾着前日在戈壁砍断的荆棘:

    “老狄!快出来!龟兹王说今晚有‘双月蚀’奇景,老百姓都去城墙上看热闹了!”

    狄仁杰放下手中的《西域异闻录》。

    镜片映着窗外暗红的暮色

    ——双月王朝的传说在龟兹流传极广。

    此刻天边两轮圆月正缓缓靠近,像两枚即将重叠的青铜币。

    “武将军且慢,龟兹王派来的向导说,双月蚀之夜。

    龟兹人会在城楼上挂‘护月灯’,咱们正好借机查查双月教残部的动静。”

    “查啥动静!先看热闹!”

    武三思拽着他往城楼走,甲胄上

    “护民使”

    腰牌撞在胡杨木柱上,发出清脆的响。

    “你瞧这龟兹的灯笼,跟洛阳护民坊的不一样吧?花花绿绿的。

    还画着骆驼和葡萄——老百姓爱看的热闹,就是咱的‘护民现场’!”

    登上城楼时,龟兹王正带着百姓点燃琉璃灯。

    五色灯火顺着城墙蔓延,映着两轮圆月的影子。

    武三思凑到卖胡饼的老汉跟前,用生硬的龟兹语比划:

    “亚克西!饼子,来两个!”

    老汉笑着多塞给他一块,指着他腰间的斧头,用汉话道:

    “将军的斧头,像咱龟兹的‘护月神斧’传说!”

    “神斧?”武三思啃着胡饼瞪眼,“咋说?”

    老汉擦了擦手,指着城楼上的壁画

    ——画中一位持斧勇士站在双月之下。

    斧头劈开云雾,护着身后的百姓和驼队:

    “祖辈说,千年前有位东方勇士。

    带着斧头帮龟兹人击退沙暴,百姓称他‘月护使者’

    ——您的斧头,跟画里的一模一样!”

    狄仁杰望着壁画上的斧头纹路,忽然想起始皇陵壁画里的玄甲会执甲人。

    指尖不自觉摸向袖中青铜蝉:

    “老丈可知,这‘月护使者’后来如何?”

    “不知道嘞。”

    老汉挠头,“只知道他走时留了句话:

    ‘护月不是护天上的月,是护地上的人。’

    后来每逢双月蚀,咱龟兹人就挂灯、烤饼。

    想着天上地下的‘护月人’,都能吃口热乎的。”

    武三思听得咧嘴笑,把另一块胡饼塞给老汉:

    “巧了!咱洛阳护民坊的老百姓,每逢节气也烤饼。

    还说‘饼子热乎,人心就热乎’

    ——来,尝尝咱大唐的槐花蜜饼!”

    他从甲胄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饼子。

    蜜香混着胡杨木的气息散开。

    惹得周围百姓纷纷围过来。

    正热闹时,龟兹王的侍从忽然挤过来。

    附在狄仁杰耳边低语:“狄阁老,城西的‘月神祠’传来异动。

    守祠的僧人说,双月蚀时祠内的双月图腾突然发光,还出现了带玄字纹的影子……”

    “玄字纹?”狄仁杰与武三思对视一眼,斧头还咬着半块胡饼,“走,瞧瞧去!”

    月神祠的檀香混着沙砾味扑面而来。

    当空的双月已叠成一轮暗红的“血月”。

    照得祠内的双月图腾泛着诡异的光。

    武三思刚跨过门槛,斧头突然发烫

    ——地面的双月浮雕中央,竟刻着个模糊的“玄”字。

    与他巨斧柄端的印记隐隐呼应。

    “将军小心!”陈清远举着灯笼冲进来。

    袖中《玄甲护民录》掉在地上。

    “龟兹典籍记载,双月蚀是双月王朝当年‘夺脉’的吉时。

    这祠里的图腾……怕是当年埋下的邪阵!”

    话音未落,图腾四周突然升起青雾,雾中浮现出双月教术士的虚影。

    为首者指着武三思的斧头嘶吼:

    “玄甲余孽!当年双月王朝败于你们的‘护民邪说’。

    今日月蚀之时,必夺龙脉以血祭!”

    “放你娘的胡旋舞屁!”武三思挥斧劈开青雾,刃口却在触碰到图腾时被弹开。

    “老狄,这破石头咋回事?”

    狄仁杰盯着地面的“玄”字,忽然想起老汉说的“月护使者”传说。

    蹲下身用青铜蝉抵住“玄”字

    ——刹那间,双月图腾的纹路竟开始翻转。

    原本的双月叠影化作“玄月”形状,青雾中浮现出千年前的光影:

    东方勇士持斧站在龟兹城头,斧头落下处。

    沙暴退散,百姓欢呼,而他脚下的图腾,正是此刻翻转后的“玄月纹”。

    “看清了吗?”狄仁杰望向双月教术士。

    “当年玄甲会在龟兹护民,被你们篡改成‘双月神谕’。

    如今真‘玄月纹’现世,该醒醒了——龙脉不在天上的月,在地上的人!”

    术士首领瞳孔骤缩,望着图腾上的

    “玄月”

    与武三思的斧头共鸣,忽然尖叫:

    “不可能!龙脉之力怎会与凡人相连?”

    “因为凡人心里有护持彼此的光。”

    长乐公主抱着三珠权杖走来,杖顶凤血玉在血月下泛着柔光。

    小主,

    “你等以为夺了山川脉络就能得天下,却不知真正的龙脉。

    是千万人彼此照亮的灯火

    ——就像龟兹百姓的护月灯,就像大唐百姓的护民坊。”

    龟兹老汉不知何时跟了进来,举着琉璃灯照向图腾:

    “原来老祖宗说的‘月护使者’。

    是玄甲会的人!当年他教咱挖坎儿井、防沙暴。

    走时说‘若遇月蚀,便点起灯,自有护月人来’

    ——今儿个,你们就是当年的‘护月人’吧?”

    “对!咱们就是来护着老百姓看热闹、吃饼子的护月人!”

    武三思大笑,斧头再次落下,这回图腾纹路上的青光化作暖金。

    双月教的虚影在金光中渐渐消散

    “记住了,以后看见咱的斧头,就知道

    ——有人护着你们的月亮,更护着你们的日子!”

    血月渐渐褪去,龟兹城的琉璃灯依然明亮。

    百姓们围在月神祠外,把胡饼、葡萄塞进武三思等人手里。

    老汉指着天上重新分开的双月,笑着说:“双月分了,灯还亮着

    ——就像你们这些护民的人,来了就没走,一直在咱心里。”

    狄仁杰望着手中的琉璃灯,灯油是百姓自家用胡麻油熬的。

    火苗跳动间,映着武三思给小娃戴护月头饰的身影

    ——他甲胄上的泥点还没擦干净,却比任何神像都亲切。

    忽然想起龟兹壁画上的“月护使者”,原来千年过去。

    玄甲会的“护民”二字,从来都是一样的:

    不是高居神坛的护佑,是蹲在泥里、混在人堆里。

    把自己活成老百姓身边的一盏灯、一把斧、一个随时能喊一声的“自家人”。

    “老狄,”武三思塞来块涂着蜂蜜的胡饼。

    “你说咱玄甲会的故事,以后会被龟兹人画进壁画不?”

    “会的。”狄仁杰咬了口胡饼,甜香混着胡杨的苦涩,却格外踏实。

    “不过画里不会只有咱们的斧头。

    还会有老百姓的灯、老百姓的饼、老百姓的笑

    ——因为玄甲会的故事,从来都是咱们和老百姓一起写的。”

    夜风裹着龟兹的乐声吹来,有人在弹胡琴。

    有人在唱民谣,武三思跟着调子哼起洛阳的俚曲。

    跑调的嗓门惹得小娃们 giggling。

    狄仁杰望着城墙上绵延的灯火。

    忽然觉得这便是最好的“护脉”

    ——不是靠符文镇住山川,是靠千万个“护民”的心意。

    镇住了人间的烟火,镇住了老百姓眼里的光。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爬上胡杨梢头。

    武三思扛着斧头走在龟兹的驿道上。

    腰间的琉璃灯还在晃悠

    ——灯上画着他给百姓递饼的简笔画,旁边是小娃写的歪扭汉字:“护”。

    远处传来龟兹老汉的喊声:“将军!等麦子熟了,回来吃新烤的馕!”

    “好嘞!”武三思回头挥手。

    斧头刃口映着朝阳,却不再是战场的冷光。

    而是带着人间烟火的暖光。狄仁杰望着这一幕,忽然轻笑

    ——玄甲会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样的执甲人。

    有这样的老百姓,便永远不怕双月的阴云。

    因为人间的灯火,永远比天上的月更暖、更亮、更长久。

    龟兹城的护月灯渐渐熄灭,却在老百姓的心里点起了新的灯

    ——那是对“护民人”的信任,是对“好日子”的盼头。

    是玄甲会千年未断的、藏在每一次彼此护持里的“龙脉气数”。

    而那把沾着龟兹沙土的鎏金巨斧,此刻正随着武三思的步伐。

    在驿道上敲出细碎的响

    ——不是战鼓,是走在人间的、护着千万个“明天”的、最踏实的脚步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