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开局吸引狄仁杰 > 第143章 河西驿·夜话护民
    河西驿的驼铃声敲碎夜幕时。

    武三思正蹲在马厩里给老马换药

    ——他手里攥着长乐公主给的金疮药,粗指腹蹭着马腿的伤口。

    嘴里还嘟囔着:“老伙计,当年你跟着老子跑西域,没少吃沙子,今儿咱也给你敷敷金贵药。”

    “武将军倒是细心。”

    狄仁杰拎着灯笼走进马厩。

    见他甲胄上还沾着白日里挖渠的泥点,裤脚卷得老高。

    脚踝处新添了道被芦苇割的血痕,“陇右的渠闸都调试好了?”

    “早弄妥了!”武三思拍拍手站起来。

    灯笼光映着他晒得发亮的额头。

    “就等明儿开闸放水,老百姓的麦子准能赶上头茬灌浆

    ——对了,老狄你尝没尝老百姓送的沙枣酒?

    辣乎乎的,比宫廷里的葡萄酒带劲!”

    正说着,驿馆外传来陈清远的喊声:

    “狄阁老!武将军!河西商队的王掌柜醒了,说有双月教的要紧事!”

    二人快步走进驿馆客房,只见长乐公主正给商队首领换药。

    药味混着血腥味在屋里弥漫。王掌柜见了武三思。

    挣扎着要起身:“将军……那帮人说、说玄甲会的护脉是假的。

    还说……还说龙脉断了老百姓就得遭灾……”

    “放他娘的骆驼屁!”

    武三思往凳子上一坐,木凳被压得“吱呀”响。

    “老子刚从陇右过来,老百姓的渠水哗哗流。

    麦子绿油油的,遭啥灾?你且说说,双月教咋骗你们的?”

    王掌柜咽了口唾沫,指着自己包袱里的假符文拓本:

    “他们给商队发这个,说拿着能避灾。

    实则……实则是偷咱们的商路地图!

    昨儿遇袭时,他们喊着‘夺龙脉者得天下’。

    可咱们护的是啥?不就是老百姓的货、老百姓的路么!”

    “没错!”武三思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药碗乱晃。

    “老子今儿把话撂这儿

    ——玄甲会护的从来不是啥‘虚头巴脑的龙脉’。

    是老百姓的货、老百姓的田、老百姓的命!

    就像这河西商路,没了它。

    老百姓上哪儿换盐换布?没了盐布,算啥好日子?”

    狄仁杰望着墙上挂着的《西域商路图》。

    指尖划过陇右到河西的渠道路线:“王掌柜可知。

    当年玄甲会在河西设‘护商暗站’。

    专为过往商队补水、治伤?

    如今咱们重修驿馆、挖渠铺路。

    不过是接着老祖宗的法子,护的是‘民路即龙脉’的理儿。”

    “狄阁老说得对。”

    长乐公主忽然开口,指尖抚过商队货物里的丝绸

    ——上面绣着陇右百姓的织锦纹样,“母后常说。

    民心顺了,商路通了,便是最好的‘龙脉气数’。

    双月教想断的不是山川脉络,是咱们人与人之间的‘护持之道’。”

    王掌柜听得愣住,忽然从怀里掏出块皱巴巴的纸

    ——是他儿子画的“武将军挖渠图”,歪歪扭扭的斧头底下。

    画着流水和笑哈哈的百姓:“将军您看,我儿子说。

    只要看见您的斧头,就知道没人敢欺负咱们。”

    武三思接过画,粗糙的指腹蹭过纸上的墨痕。

    忽然想起洛阳护民坊的小娃

    ——他们画的斧头,从来不是杀人的兵器。

    是帮他们削木勺、补水桶的“护民家伙”。

    他忽然咧嘴笑了,把画折好塞进甲胄:“告诉小子,等老子把双月教的杂毛赶跑,给他带河西的葡萄干——比蜜饯还甜!”

    窗外忽然传来驼队的嘶鸣。

    千牛卫统领薛承安推门而入,手里攥着截带双月纹的断箭:

    “将军,暗哨在驿馆外发现了双月教细作的脚印,看样子……他们想劫咱们的护民物资。”

    “劫物资?”武三思猛地站起来,斧头“哐当”砸在地上。

    “老子的物资里装的是老百姓的盐巴、种子、还有给娃们的糖块

    ——敢动这些,先问斧头答不答应!”他转头冲狄仁杰。

    “老狄,咱今儿来个‘守株待兔’咋样?就拿这些物资当饵。

    让那帮杂毛瞧瞧,咱的‘护民阵’咋摆!”

    狄仁杰扶了扶墨镜,灯笼光映着他眼中的笑意:“正合我意。

    不过这‘阵’,不是靠甲兵,是靠民心——王掌柜,劳烦您通知河西各商队。

    就说玄甲会的‘护民驿馆’今晚开仓,免费给过往百姓补给水粮。”

    “开仓?”陈清远一愣,“可物资是给陇右百姓的……”

    “傻秀才!”武三思拍了下他的肩膀。

    “老百姓之间帮衬,本就是玄甲会的老法子

    ——当年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啥叫‘同欲’?就是你缺粮时我给你一把,我遇袭时你帮我喊一嗓子!”

    王掌柜闻言眼睛一亮,起身抱拳道:

    “小人这就去传信!河西的商队、百姓,谁没受过玄甲军的恩惠?

    当年我爹被马贼劫了货,是玄甲军旧部救的命——今儿咱也该给将军们搭把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夜深时,河西驿馆的粮仓门大开。

    盐巴、麦种、布匹堆成小山,百姓们带着陶罐、布袋赶来,却不是抢物资。

    而是自发带着弓箭、棍棒守在驿馆周围。

    武三思蹲在粮仓门口,给每个路过的孩子发糖块。

    斧头横在膝头,刃口映着跳动的篝火:“吃吧,吃完帮老子盯着点西边的沙丘——有动静就喊爷爷!”

    小女孩攥着糖块,忽然指着他甲胄上别着的“护民使”腰牌:“将军的牌子上有星星!”

    “那是老百姓的星星。”武三思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

    “每帮老百姓办件事,牌子上就多颗星——等攒满了,斧头就更亮啦。”

    狄仁杰站在驿馆高处,望着篝火旁的武三思

    ——他正给老汉们讲陇右挖渠的故事,粗嗓门里带着笑。

    周围的百姓听得直点头,时不时往他手里塞把沙枣、一块烤饼。

    夜风掀起他的征袍,露出内里洗得发白的中衣——那是百姓送的粗布衣裳,比任何华服都合身。

    “阁老,”林渊走来,望着远处沙丘上的百姓哨岗,“您说双月教看见这场景,会懂吗?”

    “他们不懂。”狄仁杰望着篝火映红的夜空,想起孙子在《玄甲会典》里的话:

    “护民者,非聚甲而守,乃聚心而固。”

    双月教以为龙脉是山川地势,却不知真正的龙脉。

    是千万人彼此护持的心意——就像此刻河西驿馆的灯火。

    不是军阵的光,是老百姓心里的光,聚在一起,便连风沙都吹不熄。

    子时三刻,沙丘上忽然传来梆子响——双月教细作摸进了伏击圈。

    武三思听见梆子声,把糖块往兜里一塞,斧头在掌心转了个花:

    “孩子们躲远点!看爷爷给你们演个‘斧头斩沙鼠’!”

    他冲出去时,却见河西百姓已举着火把围了上来。

    商队的伙计甩着套马索,老汉们抄着农具。

    连小女孩都举着灯笼大喊:“抓坏人!抓坏人!”

    双月教细作看着周围层层叠叠的火把。

    看着武三思斧头刃口映着的、百姓愤怒的脸,忽然想起首领说过的话

    ——“玄甲会的可怕,从来不是甲胄,是他们身后永远杀不尽的民心。”

    当最后一个细作被擒住时,武三思擦了擦斧头刃口的沙粒。

    蹲下身给受惊的小女孩理顺头发:“不怕啊,坏人抓完了

    ——明儿咱们接着走商路,爷爷给你在骆驼上绑个小铃铛,一路响着过沙丘。”

    小女孩破涕为笑,把手里的灯笼塞给他:“给你!爷爷说灯笼亮着,路就不会黑。”

    武三思接过灯笼,火光映着他的脸,忽然觉得这盏小灯笼。

    比任何玄甲符文都亮堂——因为它是老百姓亲手点的。

    照着的是他们自己的路,也是玄甲会该走的路。

    河西的夜风裹着沙枣香吹来,驿馆里的百姓开始分食麦饼。

    有人给武三思递来一块,有人给狄仁杰斟了碗热羊奶。

    就连陈清远都被拽去听老汉讲“玄甲军旧部护商”的老故事。

    武三思咬着麦饼,望着篝火旁的人群,忽然想起朝堂上的争论

    ——原来最好的“论功”,不是在金銮殿上拨算盘、赐食邑。

    是此刻坐在沙地上,听老百姓说一句“你这人,靠谱”。

    狄仁杰望着手中的灯笼,火光在镜片上跳动

    ——他忽然明白,玄甲会的传承。

    早已从“执甲人护民”变成了“民护执甲人”。

    就像这河西驿馆的夜,老百姓举着灯笼守在武三思身边。

    而武三思握着斧头护着他们的灯火——这一来一回的“护持”,才是千年未断的“玄甲真意”。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爬上沙丘,武三思扛着斧头走在商队最前头。

    小女孩坐在骆驼上,手里的灯笼还在晃悠

    ——灯笼纸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斧头,旁边写着她刚学的字:“护”。

    河西的路很长,风沙很大,但提着灯笼的人很多,举着斧头的人也很多。

    狄仁杰望着这一幕,忽然轻笑——玄甲会的新章。

    从来不是写在典籍里的宏文。

    是写在老百姓的灯笼纸上、刻在渠壁的泥印里、融在每一次彼此护持的热乎气里的、最朴素的“护民”二字。

    而那把曾染过战火的鎏金巨斧,此刻正沾着河西的沙土。

    却比任何时候都干净——因为它砍断的不是人命。

    是挡在百姓路上的荆棘;它守护的不是权力。

    是每一个人手里的灯笼、心里的盼头。这。

    便是玄甲会跨越千年的答案:护民,即护天下;民心,即龙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