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将云三世书 > 第7章 草庐寻道,无字天书
    看着宋真宗一脸迷惑的表情,老道立即微笑道:“这里的经书都是上古先贤们与世间各种妖魔奋战后留下来的智慧结晶,能解世间一切厄运。”



    “智慧之人看了,自然会豁然开朗。而愚钝之人看了,则必生妖魔。



    “你若有心入那众妙之门,不妨再仔细看看。”



    见老道如此一说,宋真宗只好将观音阁里经书上的谶语全部看了一遍。



    只见他边看边念叨着:“投身岩下铜鸟局,须是还他大丈夫。拾得营谋谁可得,通行天地此人无。”



    “奔波阻阁重重险,带水拖泥去度山。更望他乡求用事,千乡千里未归还。”



    “茂林松柏正兴旺,雨雪风霜总莫为。异日忽然成大用,功名成就栋梁材。”



    “烦君勿作私心事,次意偏宜说问公。一片明心光皎洁,宛如皎月正天宫。”



    “………”



    “当风点烛空疏影,惚恍铺成镜里花。累被儿竟求牧拾,怎知只是幻浮槎。”



    “出入求谋事宜迟,只恐闲愁惹事非。如鸟飞入罗网内,脱困能有几多时?”



    “勒马持鞭直过来,半有忧危半有灾。恰似遭火焚烧屋,天降时雨荡成街。”



    “佛神灵通与君知,痴人说事转昏迷。老人求得灵签去,不如守旧待时来。”



    整本经书一共九十九句谶语,看得宋真宗老眼昏花,若不是每句谶语下方配有相应的图案,还真让人不适应。



    不过看完后他还是不太了解整本经书所有谶语到底在讲什么。



    而鸿钧老道却只是笑而不语,没办法只好将经书归还回去,然后继续往下看。



    同样的,当他来到黄大仙阁时,发现里面的经书也只有一本,跟观音阁一样,绝无多余的经书。



    拿起经书翻开第一页,只见开篇写道:“灵经阅上第一章,龙虎风云际会时。一旦凌霄扬自乐,任君来往赴瑶池。”



    “任君来往赴瑶池?好。”宋真宗暗自感慨,这人间美景虽好,又怎比得上那天上的瑶池仙景呢?



    接着翻看第二页,却发现也是只有四句谶语,跟观音阁的经书一样,谶语下方则配有各式各样的图案。



    有人的,有物的,有妖的,有鬼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



    只见上面写道:“枯木逢春尽发新,花看叶茂蝶来频。桃源竞斗千红紫,一叶孤舟误入津。”



    “牛山之木皆常美,独惜斧工尽伐他。大器无材无足用,规矩不准怎为槎。”



    “调雏紫燕在檐前,对语呢喃近午天。或来或往低复起,有时剪破绿杨烟。”



    “………”



    “入山中玉嫌田狭,掘地寻金厌客多。富贵贫穷天注定,世人何苦劳奔波。”



    “雪拥桥头马不前,风狂渔父莫开船。水流花谢谁人惜,早立坚心志勿偏。”



    “百花竞放贺阳春,万物从今尽转新。末数莫言穷运至,不知否极泰来临。”



    整本经书一共九十九句谶语,与观音阁的一样。



    但宋真宗阅后虽能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却谶语下方的画不甚了解。



    鸿钧老道见其有些疲倦了,顿时微笑道:“施主是否有些累了,不如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话语一落,就待拉着宋真宗走出草庐。



    但宋真宗却不肯离去,后面还有七卷经书未翻阅,深知错过了今日的仙缘,来日不知又到何处去寻了。



    于是赶紧回应道:“不累不累,弟子于人世中每日批阅奏章没有一万也有上千,怎么会看区区基本经书就觉得累了呢?”



    说罢便将黄大仙阁的经书归还原位,独自走到诸葛神阁面前拿起第三卷经书又开始独自翻阅起来。



    然而当他翻开经书第一页时,顿时便被吓了一大跳,只见上面写道:“天门一挂榜,领定夺标人。马嘶芳草地,秋高听鹿鸣。”



    立即暗自叫好,同时立即追问鸿钧老道:“这诸葛神阁里的诸葛是否就是那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



    “不错,世人都以为他不过是那尘世中为蜀国兢兢业业的一位谋臣而已,但在老朽看来他早已悟道升仙了。”



    见连鸿钧老道也如此夸赞此人,宋真宗拿起经书追忆往事,仿佛又听见曾经的金戈铁马之声。



    于是便迫不及待翻看经书的欲看第二页,发现与其经书虽然与观音阁以及黄大仙阁一样。



    都是上面四句谶语,下面配上相应的图画,但整本经书却厚了许多。



    只见上面写道:“地有神,甚威灵,兴邦辅国,尊主佑民。”



    “长安花,不可及,春风里,马蹄疾,急早加鞭,骤然生色。”



    “春花娇媚,不禁风吹雨打;秋菊幽芳,反耐霜凌雪傲。”



    “春雷震,夏风巽,卧龙起,猛虎惊,风云全会,救济苍生。”



    “……”



    “九华山顶,紫气腾腾,巽尽一舟,取尽前行。”



    整本经书一共三百八十三句谶语,看得宋真宗头昏脑胀,但却不肯就此离去。



    老道见其如此,只好再次劝谏道:“能将诸葛神阁的经书全部看完,你是老朽见过的人间不多的智者,但智尽则愚,不如就此离开吧。”



    然而这次宋真宗却仿佛没听见他说什么,将经书放回去后又走到了关帝阁面前独自拿起里面的经书又开始翻阅起来。



    同时转头回应老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弟子既然有此机缘,自应当把这草庐的经书全部阅完。”



    可当他翻开经书第一页,看见上面写着“巍巍独步向云间,玉殿千官第一班,荣华富贵天付与,福如东海寿如山。”时,瞬间便没了兴趣。



    自己不努力拼搏,天怎么可以付与人荣华富贵呢?



    如果世间人人都可以这样,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干什么?



    接着便随便翻阅了几章,发现此经也是一共只有九十九句谶语时,就待欲将其经书合上还回原位。



    然而当其看到“盈虚消息总天时,自此君当百事宜。若问前程归何地,须凭方寸好修为。”



    与“我本天师雷雨师,吉凶祸福我先知。至诚祷告皆灵验,阅过此经百事宜。”时,顿时又邹起了眉头。



    鸿钧老道见其已心不在焉,立即又好心提醒道:“老朽这草庐里的经书并非是看得越多越好,普通人若能通晓二至三卷便已受用终生,施主何必如此执着欲将其全部阅完?”



    可惜无论他如何劝阻,宋真宗就好像是入了魔似的,已经听不进任何语言了。



    只见他将关帝经放回原位后,又立即走到吕祖阁的面前拿起经书开始翻阅起来。



    同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行,就算当上了帝王又怎么样?实在太小了,寡人要成仙,寡人一定要成仙!”



    “蓬莱东阁玉桃香,顺水行舟赐仙方。宜男正好图全计,不必他方卜地长。”



    “………”



    “潜藏自有光明日,守耐无如待丙丁。龙虎相争生定数,春风一转渐飞惊。”



    “对,写得好啊,寡人大宋地大物博,欲修仙又何必舍近而求远?一旦寡人成了真正的仙人,辽国算与西夏算得了什么,哈哈哈!”



    只见他看完吕祖经书九十九句谶语后,顿时便像发风一般仰天大笑起来。



    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位真正的活神仙。



    鸿钧老道见他已陷入疯狂,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施主执念太深,若看完全部的经书必定会堕入魔道,不如就此结束吧。”



    话音一落,就待强行将其拽出草庐。



    可好没等到他出手,宋真宗却早已闪到一旁,同时从袖口中拿出一把随身携带的防身匕首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车公阁与王公阁,以及文王神阁的经书寡人可以不看,但九天玄女阁的经书寡人却非看不可。”



    “你若有意阻拦,寡人现在就死在你的面前。”



    想不到对方居然以死威胁自己,也要看九天玄女阁的经书。



    鸿钧老道无奈只能好心提醒道:“这九天玄女阁的经书非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就算是那天上的神仙,来到草庐也不敢轻易碰那九天玄女阁的经书,老朽劝施主还是不看为妙。”



    但此时的宋真宗似乎早已入了魔,根本听不进去任何的劝谏。



    只见他还没等鸿钧老道把话说完,随即便出口打断了对方的好心劝告。



    “寡人好歹也是那人间的九五之尊,你怎么能将寡人与一般的普通人相提并论呢?



    “放心吧,等寡人看完了九天玄女阁的经书后自会离开草庐。”



    宋真宗说罢便将吕祖阁的经书慢慢放回原位后,直接走到九天玄女阁拿起经书又开始翻阅起来。



    可当他打开第一页时却什么没有,第二页也是如此,一直翻到最后一页也是一样,全是白板。



    整本经书一个字都没有,甚至还不如自己平日里所批阅的奏折。



    随即仰天大笑道:“鸿钧老道,这九天玄女阁的经书分明就一本什么也没有的废经,却被你说得如此玄乎,你可知道什么叫做欺君之罪,罔顾事实?”



    但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手中的经书突然间便散出万道光芒,一下便飞离了他的双手,同时也亮瞎了他的双眼。



    伴随着经书回到原位的刹那间,其脚下的九宫八卦阵突然也跟着以极快的速度旋转起来。



    宋真宗双手捂着什么也看不见的双眼,还没来及向鸿钧老道呼救时,突然觉得脚下地板瞬间一空。



    整个人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以极快的速度掉尽了万丈深渊。



    而等他醒来时,却发现整个汴京城早已华灯初上,天已经黑了。



    原来一切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宋真宗想起刚才所经历的一切,然后再下意识地看了看远方,双眼视力没有任何问题,随即陷入了深深地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