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将云三世书 > 第6章 天降祥瑞,梦游神机
    天上方几日,世上几十年。



    话说江云被老君一掌拍下云端后,元神不知飘向何处,幸临谁家,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但他所飘向之地,却是那素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牡丹富贵,钱塘繁华之称的烟柳画桥之地。



    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大宋帝国。



    而就在江云直冲下云霄的刹车间,整个汴京城内顿时华光初现。



    伴随着空中无数的霞光流萤与雷声滚滚,整个天空宛如凤鸣龙啸,惊得正在上早朝的宋真宗与大臣们也纷纷出城观看。



    天降祥瑞,于是大臣们纷纷建议让钦天监兼集贤殿大学士李迪一观天象,是否有异常,速速来报。



    李迪领命,在城中侍卫的拥护下等上城楼仔细观察一番,立即慌忙地回到金銮殿中向真宗禀报道:“启禀陛下,天象无任何异常,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



    见李迪走得如此慌张,但神色之间却喜不自胜,宋真宗也大为高兴:“既是天降祥瑞,李爱卿又何故如此慌张?”



    “启禀陛下,城中先是华光初现,然后紧急着空中又出现流光溢彩,继而无数云层被滚滚而来的雷声冲开,拨云见日。”



    “最后再雷声悬而不绝,似有凤鸣朝阳、龙吟虎啸之声,这不是天降祥瑞是什么?”



    李迪话语一落,随即马上又向宋真宗下跪道:“天降祥瑞,微臣恳请陛下择日祭祀,庇佑我大宋万世恒昌,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臣见李迪跪下,便也跟着跪下高呼。



    宋真宗大喜,立即微笑道:“众爱卿平身,既是天降祥瑞,理当祭祀。”



    “但近日以来我军在与辽军对峙中连连失利,寡人出于无奈,只能与对方签下令寡人此生以为耻的澶渊之盟。”



    “若选择在此时祭祀,会不会太过于劳命伤财呢?”



    见宋真宗有所顾虑,站在一旁的左丞相王钦若立即劝谏道:“陛下不必如此顾虑,正因为我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所以上天才降如此祥瑞,以佑我大宋流芳百世,万世恒昌。”



    “因此以微臣看来,陛下不但要择日祭祀,还应当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王钦若话未说完,宋真宗顿时便激动起来。



    秦始皇用武力扫平六国后而封禅泰山,从而彰显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汉武帝荡平西域而后封禅泰山,从而令汉朝国祚因此延续了四百年。



    远的不说,就连武则天区区一介女流之辈也能封禅泰山,自称大周皇帝,寿与天齐。



    自己既然为先主之基业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现在又有天降祥瑞的加持,为何又不能呢?



    宋真宗越想越觉得王钦若说得不错,随即向其示意道:“王爱卿说得不错,朕正有此意,却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皇上有意借祭祀之名而封禅泰山,谁敢不服?但就在众臣欲举双手赞成王钦若的想法时,众臣中却有一人名叫寇准之人给宋真宗泼了冷水。



    “陛下此时万万不可封禅泰山,澶渊之盟我朝需每年向辽国提供资助军旅之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本身已是不小的负担。”



    “若陛下此时执意要封禅泰山,沿途各州县必然要有所准备,以迎接圣恩,如此必然会加重各州县的税收与负担,还请陛下三思。”



    宋真宗赵恒早就知道就算众臣全部同意,但只要寇准一人不同意,自己封禅泰山的想法恐怕就得付之东流。



    但也幸亏有他,当年与辽军作战时若不是他主张积极抗战,让自己挂帅御驾亲征,鼓舞前方作战士兵与将士们的士气,如今的汴京城恐怕早已是辽国的领土。



    但如果让自己就此放弃封禅泰山,心中实在是有些不痛快,既然天降祥瑞让自己择日祭祀,为何就不能前往泰山祭祀呢?



    于是在思虑再三后,只得用求救的目光看着站在大殿右边的右丞相王旦:“不知右丞相意下如何?”



    王旦看了一眼彼此僵持不下的王钦若与寇准,只好打圆场道:“天降祥瑞本是好事,但两位大人说的也有道理。”



    “依老臣之意,陛下不如暂且将封禅一事暂且按下,等来日再议亦无不可。”



    宋真宗想不到王旦居然如此圆滑,两边都不得罪,顿时心中雪亮:“如此甚好,就依王爱卿之意,封禅一事来日再议。”



    “但朕今日心情十分愉悦,就每人赏赐黄金百两以表诸位爱卿尽心辅佐朕之苦心,钦天监李迪留下,其他人退朝。”



    只见随着他话语一落,各位大臣在领了小太监分发到手里的赏金后便纷纷退朝。



    一时间除了身边的小太监与大殿门外的侍卫以外,整个金銮殿就只剩下李迪与宋真宗两人。



    君臣四目相对,宋真宗立即又迫不及待地向其询问道:“朕无论如何也要封禅泰山,如此方能助朕一稳民心,让前线的将士们早日走出战败的阴影。”



    “你确定王旦回去后来日上朝会替朕说好话?”



    李迪深知宋真宗将自己独自一人留下的目的,顿时胸有成竹地抱拳回应道:“还请陛下放心,王大人既然收了陛下所给的赏赐,等他回去打开赏金礼盒后自然会明白一切。”



    “等到那时,微臣想不到他有什么理由不赞成陛下前往泰山封禅。”



    “如此甚好,你且先下去吧,朕今日也累了,”宋真宗见李迪如此笃定,心里甚是欣慰。



    李迪知趣离开,然而就在他离开后却又来了一位道人,远远看去感觉十分瘦弱,但却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大殿门外的侍卫根本拦不住他,相似鬼魅一般,速度快似流星,一闪而逝。



    感觉他不像是一个人。不对,普通人哪里会有如此的速度,他压根就不是一个人。



    “喔,头好晕,好困啊!”宋真宗明明看见有人在以极快的速度接近自己,但又感觉眼前之人十分模糊。



    于是便在昏昏沉沉的情况下沉睡了过去。



    而在睡梦中,他突然看见一位老道向自己招手道:“贫道只不过是个引路的,请跟贫道来吧,到了前方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宋真宗感觉甚是奇怪,只好跟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



    走出大殿后突然被老道一把抓起向空中飞去,整个人仿佛犹如腾云驾雾一般,不知道他会将自己带往何处。



    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以后,老道突然在一片紫竹林里停了下来,将其一把推进了紫竹林中。



    宋真宗见周遭不但有祥云环绕,而且还有一看上去仙风道骨的老道手持拂尘静静地闭上眼睛端坐在一旁敲着木鱼,顿时感觉自己仿佛已置身于人间仙境,就待纳头便拜。



    “不知道长是哪里人氏?赵恒能在此处见到道长很是荣幸。”



    老道见其虽贵为帝王之尊,却是十分有礼数,立即便起身自我介绍道:“本座乃鸿钧,此处乃是本座平时的修行之地。”



    “既然你幸来到此地,那也算是你的机缘。素问你平日里虽尊儒家行事,但也尊佛道之理,却不知你平日里是否也信佛道?”



    宋真宗先是见对方一派仙风道骨,最后又自报家门,同时还知道自己平日里的所做所为,顿时内心更加笃定眼前的此人便是心心念念欲寻找的仙人。



    “寡人…哦不,赵恒平日里虽遵循儒家的礼数,但平日里却对道家与佛家崇拜至极,推崇之至。”



    微微一点头,鸿钧老祖立即心里甚是欣慰,立即转身带着赵恒往自己的草庐走去。



    “寇准说得对,你不该在此时封禅泰山,当修养生息才是正理。但既然你来到了这里,贫道就带你看几样东西吧。”



    宋真宗不知道对方要带自己看些什么,只好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往草庐走了进去。



    然而等到两人穿过草庐后,宋真宗却发现草庐里面居然别有洞天。



    四周多了无数的亭台楼阁不说,更重要的是整座楼阁台榭居然是按九宫八卦的形式建造而成。



    浑然一体,独自屹立于空中而不倒,宛如混沌之天。



    宋真宗与他来到楼阁中央,只见最西边的是观音阁,最东边的是九天玄女阁,接下来从西到东依次是黄大仙阁,诸葛神算阁,关帝阁,吕祖阁,车公阁,王公阁,文王神阁。



    赵恒感到很惊讶,这草庐的背后居然藏有如此多的玄机,顿时便迫不及待地跑到观音阁里拿起一本经书仔细翻阅起来。



    只见上面写到:“开天辟地作良缘,吉日良时万物全。若得此经非小可,人行中正帝王宣。”



    接下来便是一句句的谶语:“鲸鱼未变守江河,不可升腾更望高。异日峥嵘身变化,许君一跃跳龙门。”



    “临风冒雨去还乡,正是其身似燕儿。衔来泥来欲作垒,到头垒坏复须泥。”



    “千年古镜复重圆,女在求夫男再婚。从此门庭重改换,更添福禄在儿孙。”



    “一锥凿地要求泉,努力求之得最难;无意偶然遇知己,相逢携手上青天。”



    “……”



    但翻阅两页后却不知道经文上所写的是什么意思,只好回头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