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3章 大清的变化
    弘历微微颔首,接着说道:“除此之外,筹备京师海军学校一事也迫在眉睫。海军作为我大清海防的关键力量,急需专业人才。这所学校,要成为培育优秀海军将领的摇篮。”

    “陛下高瞻远瞩,只是这筹备工作千头万绪,还望陛下明示方向。”傅鼐恭敬地请示道。

    弘历目光炯炯,条理清晰地说道:“从各地水师中挑选经验丰富、熟悉海战与舰船操作的将领,以及对西洋海军战术有研究的人才。

    这些人将成为海军学校的基石,把实战经验与前沿知识传授给学员。”

    “臣定会仔细甄别,挑选出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傅鼐连忙应道。

    弘历继续说道。

    “至于学员,从全国水师中选拔年轻、身体素质良好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士兵。

    他们经过基层历练,更能理解海军作战实际需求。同时,也可在沿海地区招募一些对海洋有了解、头脑灵活的青年,为海军注入新鲜血液。”

    “陛下圣明,如此选拔,定能汇聚各方英才。”傅鼐称赞道。

    “筹备工作要抓紧推进,务必在半年内初见成效,一年后正式开学。”

    弘历神色坚定,“待海军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我大清海军方能在海疆纵横驰骋,保家卫国。”

    “臣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傅鼐跪地叩首,随后退下。

    弘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期许,随着海军学校的建立与海军司的完善,大清海军必定能在未来的海疆舞台上大放异彩,守护国家安宁。

    1735年11月初。

    虽然叛乱将领被凌迟的风波逐渐平息,却在京城百姓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行刑那日,刑场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刽子手动刑,那些祸乱朝纲的叛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时,现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久久回荡在京城上空。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华社于各个省府开设的分社热闹非凡,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大清国的每一寸土地。

    浙江省杭州府的中华社分点,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

    过去一个月,杭州分社点售出报纸近20万份。

    一位穿着长衫的文人雅士,手捧着一份《中华日报》,边读边不住点头,赞叹道。

    “这报纸实在是难得的好物!上头刊载着皇帝圣言,让我等能时刻聆听圣意;取消丁银的政策,更是实实在在地惠及万民;还有张广泗平定苗疆的喜讯,振奋人心;以及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信息,实用至极!”

    周围的百姓听了,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满是认同,对报纸赞不绝口。

    广州的中华社分社点则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此地临近港口,往来的商人络绎不绝。过去一个月,广州分点报纸销量高达30万份。

    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老板满脸欣喜地说:“以前想要了解外界的消息,那可太难了!现在有了这报纸,皇帝的旨意、各地的大事,还有那些能让咱填饱肚子的种植方法,全都能知道!”

    随着中华社分社点在各地落地生根,《中华日报》的影响力呈爆发式增长。

    这一个月,《中华日报》总计售出150万份,每份除去成本能赚20文,为报社带来了3000万文的盈利,折合白银3万两。

    然而,《中华日报》发行过程并不顺利。

    关外一些满族贵族心怀不满,他们勾结民间文人,炮制大量文章诋毁《中华日报》。

    这些文章充斥着歪曲事实的言论,称报纸内容离经叛道,是对祖宗规矩的践踏,污报纸内容是在误导百姓,还质疑张广泗平定苗疆的功绩,对马铃薯种植信息嗤之以鼻,妄图让百姓对报纸心生反感。

    这些诋毁文章在部分地区流传开来,使得当地报纸销量出现了短暂下滑。

    弘历得知此事后,立刻命令国安局密探搜集幕后黑手。

    密探们很快摸清了诋毁者的情况,接着,特勤局将士迅速出击,直捣守旧势力据点,将参与诋毁的人员一举抓获。

    经此一役,关外守旧势力受到一定震慑,不敢再轻易捣乱。

    京城一处集市。

    琳琅满目的货物摆满摊位,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回荡。人潮如涌,摩肩接踵,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喧嚣繁华之中。

    突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打破了集市的和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正对着一位卖糕点的老者颐指气使。

    大汉一把抓起盘中的糕点,边往嘴里塞边恶狠狠地说。

    “老头,以后这地盘儿,你得给我交点保护费,不然就别想在这儿摆摊!”

    老者满脸无奈,苦苦哀求。

    “我这小本生意,实在是赚不了几个钱,您就高抬贵手吧!”

    大汉却不依不饶,抬手就要对老者动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突然闪过两道黑影。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两个身着黑色制服的身影已经如疾风般冲到了大汉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把抓住大汉的胳膊,用力一扭,大汉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死死地按倒在地。

    大汉挣扎着怒吼:“你们是什么人?敢来坏老子的好事!”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周围的百姓们目瞪口呆。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身着黑衣的人。

    百姓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疑惑。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大妈皱着眉头说。

    “这俩人谁啊?穿得怪模怪样的,从来没见过呀!”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也附和道:“是啊,看他们身手倒是挺厉害的,可就是不知道是干啥的。”

    这时,其中一位黑衣人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是京师警察局警察!

    专门负责维护京城的治安,像这种欺负老百姓的事儿,以后我们绝不会再让它发生!”

    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但眼神中依然带着好奇与疑虑。

    被按在地上的大汉还在不停地叫骂:“警察局?什么警察局!我怎么没听说过,你们别在这儿吓唬人!”

    刚才制伏大汉的警察严肃地说。

    “从现在起,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归我们警察局管。

    不管是谁,只要敢违法乱纪,我们都绝不轻饶!”

    说着,两人合力将大汉从地上拉起,准备带回警察局。

    老头感动得涕泪横流,颤颤巍巍地走到两位警察面前。

    “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谢谢两位大人啊,要不是你们来,我这把老骨头今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警察赶忙将老人扶起,安慰道。

    “大爷,您别这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周围的百姓纷纷叫好,掌声如雷。

    “好样的!这才是为咱老百姓撑腰的人!”

    “对呀,以后有了警察局,这些坏蛋可就不敢再这么嚣张了!”

    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这都多亏了当今圣上啊!要不是圣上设立了警察局,咱哪能有这样的好日子!”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是啊,皇上圣明!这警察局一成立,咱京城的治安肯定能越来越好!”

    “没错!,圣上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咱可得好好感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皇帝的夸赞声在集市上空久久回荡。

    这两位刚从绿营改编的士兵听着百姓们的话,心中满是自豪。押着大汉往警察局走去的路上,感受到周围百姓投来的信任目光,脚步也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