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 第191章 移兵赤壁,荀彧筹粮
    “凤雏兄的意思是……”

    鲁肃见庞统神情豪放,言词激荡,不禁疑惑的问道:

    “若凤雏兄真想助我抗曹,又何须赶回荆州?”

    “大都督在鄱阳湖操练兵马,正是用人之际,你若能前往助他,必能尽展才华!”

    庞统淡淡一笑:

    “在下所学,和周瑜大不相同,纵然前往鄱阳,也不会得到重用。”

    “昨日我叔父庞德公来信,催我前往襄阳一趟,有要事商议。”

    庞统看着襄阳的方向:

    “我去荆州,顺便会一会曹营五大谋士,看他们到底有何本领。”

    鲁肃面有担忧之色:

    “曹营危险重重,曹操又诡诈多疑,先生此去,我心甚忧。”

    庞统哈哈大笑,遥指西北方向:

    “天下能杀的了我庞统的人,我还没发现呢!”

    “虽有百万曹军,我视之如无物!”

    他弃了钓竿,迈步向远处走去。

    刚走了十几步,又回头对鲁肃说道:

    “我助江东败曹,不为江东,不为功名。”

    “只为让天下人知道,我凤雏之名,绝非虚妄!”

    说罢大笑而去。

    鲁肃站在原地,眼看着庞统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江边的迷雾之中,这才慨然叹息道:

    “真高人也!”

    抬头看着茫茫的江面,心中暗想:

    “自郭嘉死后,当今天下英才之中,恐怕无出卧龙凤雏二人之右者了!”

    “如今曹操与我江东交战在即,卧龙和凤雏竟相继表态,要助我江东败曹!”

    鲁肃的信心大增,顿时觉得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江东的胜算,又增大了不少。

    可是同时又心中有些失落感:

    “他二人虽然临时助我江东破曹,却各有心思……”

    “诸葛亮忠于刘备,始终不肯归附江东;”

    “而庞统?”

    “他似乎只想通过打赢曹操,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此人的孤傲,更胜卧龙三分。”

    “即便归附江东,恐怕也不会被江东士族和大都督所容……”

    ……

    就在鲁肃送走了庞统,庞统驾船返回荆州的时候。

    曹操率领文武众将,起兵六十三万,从襄阳转移,屯于赤壁!

    沿江五十里,尽是营盘,旌旗遮天蔽日,气势恢宏,浩荡之气,直冲斗牛!

    曹操带领文武众将,站在高坡上,目视着无边无沿的营盘,意气风发,壮志凌云!

    “孤南征之前,曾有计划,希望能以一年之期,夺下荆州,再一年,平定江东。”

    “五年之内,荡平益州、凉州、汉中等地,则在孤六十寿内,可定华夏万里江山了!”

    曹操了望着绵延不绝的江山,耳畔听着激浪拍岸的声音,大笑道:

    “可令孤没有想到的是,一路南下,敌人望风披靡,所到之处,无不归降,不到两个月,已经得了荆州,驻兵赤壁了!”

    程昱在旁笑道:

    “丞相仁德加于四海,威名震于四方,谁敢不从?”

    “也只有江东孙权小儿,不知天命,逆天而行,要与丞相为敌。”

    “只要拿下江东,则丞相的威名必能更盛,其余益州、凉州等地,传檄可定矣!”

    曹操手抚倚天剑的剑柄,哈哈大笑道:

    “诚如仲德所言,则孤五十五岁之前,便可一统天下了!”

    “哈哈哈!”

    文武众将,尽皆大笑。

    “主公……”

    身为五大谋士之首的荀攸,忽然低声谏言道:

    “如今我军屯重兵于赤壁,每日粮草消耗巨大,这一场战,又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若周瑜固守江塞,闭而不战的话,只恐迁延日久,也未可知啊!”

    “军中粮草,至关重要,还请主公早做打算,确保有备无患才好。”

    曹操点了点头,含笑转向执掌粮草调度的陈群:

    “长文,我军中粮草如何?”

    陈群跨步上前,躬身说道:

    “现军中粮草,两三个月应无问题。”

    “十日之前,主公传命移兵赤壁的时候,臣已写信送往许都,面交荀令君。”

    “教他再备三个月的粮草,直接运来赤壁军中。”

    曹操手抚须髯,目光望着江面:

    “如此说来,半年的粮饷,也差不多了!”

    “传令蔡瑁张允,让他们在连泉尽快的操练水军!”

    “稍有成熟,便可拉来赤壁。”

    “孤要在三个月之内,发起渡江之战。”

    “只要突破了江防,过了长江,则优势全在我。”

    “到那时候,粮草已经不再重要了,孤可以战养战!”

    众将听了,全部明白了曹丞相的意思。

    江东富庶,士族甚多。

    当年伐徐州的时候,丞相就曾施展以战养战之法,收获奇效。

    刘晔笑道:

    “主公,我军后方有荀令君坐镇,何愁没有粮草?”

    “至于主公所说的以战养战之法,只恐没有机会用之了!”

    众将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曹操也拈须笑着点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孤南征北讨十余年,多亏了有荀彧替我坐镇许都。”

    “文若于我,犹如萧何之于高祖,有他在后支援,孤只管厮杀,绝无其余烦恼!”

    此时,曹操竟自比高祖刘邦!

    底下文武众将,心知肚明,但所有人都一起跟随大笑。

    即便是从来不苟言笑的贾诩,此刻的脸上,也挤出了一丝极不自然的笑容。

    ……

    许昌。

    荀令君的府邸内。

    “老爷,董公仁到了!”

    府中的管家恒臣,迈着沉重的步子到了荀彧的书房外,声音也显得有些苍老。

    恒臣跟随荀彧已有十多年,如今年过七旬,虽然动作举止有些迟钝,但耳聪目明,身板也还算结实。

    “董昭?”

    “董昭从冀州回来了么?”

    荀彧听到董昭归来,忽然从书案前站起身子,原本身上的几分疲惫,也一扫而空。

    “快请!”

    “快请进来。”

    “准备好茶!”

    荀彧一边说着,一边粗略整理了下衣冠,然后出门相应。

    但当他刚迈出房门的时候。

    只见董昭满脸是笑,迎面走了过来:

    “荀令君,幸不辱命!”

    荀彧连忙挽住董昭的手,两人相携进入书房。

    “公仁,粮草的事……”

    两人坐定,等仆人献上茶之后,荀彧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荀令君轻看。”

    董昭起身上前,从怀中取出一本花名册,递到了荀彧的面前:

    “荀令君两个月之前让在下准备的粮草,已经尽数运到许昌。”

    “若有需要,随时可以调往他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