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 第171章 孔明提兵回樊口,张飞狐疑欲逃走
    周不疑!

    这三个字,如当头一棒,敲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他天资聪颖,少小学成。

    睥睨天下,目空一切。

    但是几次和周不疑较量,却无一不是惨败而回!

    十年前,水镜山庄上他虽然力胜其它两人,捧得了“卧龙”的美誉。

    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小童周不疑横空搅局,论道连败卧龙、凤雏、冢虎和东道主水镜先生。

    让本来成色十足的“卧龙”之称,显的苍白了不少。

    为此他一气之下,隐居南阳避世,苦修苦读。

    可没想到出山之后,巧夺荆州的大计,竟然又败在了周不疑的搅局之下……

    “难道这就是宿命?”

    “难道我穷尽一生,真的要被周不疑克制?”

    听到鲁肃提到周不疑的名字,无数的记忆在诸葛亮的脑海中纷至沓来。

    “周不疑?”

    诸葛亮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等到你我联手打败曹操的时候,周不疑还在不在,犹在未知之中呢!”

    鲁肃听的大惑不解,十分紧张的站了起来,绕过石桌到了诸葛亮的近前:

    “卧龙先生此话必有深意。”

    “难道周不疑人在江夏,已有灭顶之灾?”

    如果是别人说出那样的话,鲁肃或许不信。

    但卧龙诸葛何等样人?

    此人智谋无双,目光深远。

    所以鲁肃才会这样紧张。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诸葛亮的神情,又恢复如常,淡淡一笑道:

    “周不疑也不过是肉体凡胎,难道还是铜打铁铸的不成?”

    “因此谁能保证他会一直健在!”

    诸葛亮的话,似在敷衍,又似在隐藏着什么。

    鲁肃也并没有多想,长长松了口气,摇头说道:

    “周不疑的十万江夏水军,非同小可。”

    “若是能劝说他联合我们共同抵抗曹操,必有大用!”

    “这件事既然落在了先生和皇叔玄德公的肩头,还望先生回去之后,能尽力促成才是。”

    诸葛亮含笑点了点头,忽然用羽扇一搭鲁肃的肩头:

    “子敬,在我返回荆州之前,可否让吴候写书一封,表达劝说周不疑与他联盟的诚意?”

    “我带回樊口之后,便差人邀请周不疑,共商合作大计。”

    鲁肃点了点头:

    “此事虽然并未请示过吴侯,但料也无妨。”

    “等明日我见过主公之后,求他作书给你带回,也就是了。”

    两人再次回到座位上坐定,觥筹交错,又喝到天色微明,方才席散。

    三日之后,鲁肃果然信守承诺。

    大江边,风呼啸。

    鲁肃和诸葛亮执手并肩前行:

    “先生,吴候答应的一万五千兵马,还有战船一百只,尽皆在这里了!”

    “所有的粮草,尽皆装载于船中了。”

    “后续的军饷开销,若有需要我江东帮衬之处,先生只管开口,鲁肃当尽力帮助。”

    诸葛亮衣袂飘飘,迎风看着战船和兵马,含笑点了点头:

    “江东鲁子敬,重义重然诺,果然不虚!”

    鲁肃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又指着沿江一线浩浩荡荡的战船,略显激动的说道:

    “你我既然达成联盟,我对先生的承诺,到此尽皆兑现了!”

    “接下来便靠先生在樊口,提调兵马,与我大都督互相策应,血战曹贼了!”

    诸葛亮接书在手,纳入了怀中,手握羽扇和鲁肃拱手告别:

    “子敬只管放心!”

    “你我赤诚相待,同心协力,早晚必能破曹!”

    诸葛亮上了战船,带领一万五千兵马,沿江逆流而行,返回樊口去了。

    “周不疑……”

    看着诸葛亮的船队,逐渐的远去,消失在江面上。

    鲁肃微微皱眉,喃喃低语道:

    “周不疑的年龄,比之卧龙与我家主公和大都督都要小了十多岁。”

    “为何诸葛孔明会说出‘人有旦夕祸福’之类含混不清的话来?”

    “难道……”

    “他已经发现了周不疑身处某种的危机之中?”

    鲁肃连连摇头,心中困惑不解。

    ……

    樊口府衙的大堂上,一张半旧的木桌,三个木墩。

    桌子上零零落落摆着几个稍显磕碜的小菜,还有一壶劣等的老酒。

    “一个月前,咱们在新野,那是过的什么日子啊!”

    张飞喝了一大口,皱起眉头咽入了肚中,满嘴的抱怨:

    “那个时候,咱们喝的酒都是从襄阳专门酿造的好酒,钱粮更是多的用不完!”

    “现在倒好,喝着马尿一般的劣酒,天天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

    张飞虽然嗜酒如命,可是对这样的黄汤,他实在提不起兴致。

    所以只喝了一口,便把酒碗使劲的顿在了桌子上。

    “三弟,你都抱怨了快一个月了,又有什么用?”

    “徒增烦恼罢了!”

    “大哥若有好酒,还能藏着不给你喝么?”

    关羽正襟危坐,一只手扶在桌案上,另一只手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月……”

    “转眼之间,军师都已经走了一个月了啊!”

    坐在两人对面的刘备,听到关羽说话,转头望着安静无声的府门外,喃喃自语道。

    “大哥……”

    难以下咽的劣酒,并没有让关羽皱眉。

    但听到刘备提到诸葛亮,关羽的卧蚕眉,微微皱了起来:

    “军师临走的时候,曾说少则半月,多则二十多天,准能回来。”

    “如今都快一个月了,为何却始终没有消息?”

    张飞一拍桌子,震得酒碗蹦了几蹦,差点掉在地上:

    “傻老婆等苶汉子,大哥还真信他?”

    “俺听说他哥哥诸葛瑾,就在江东供职于孙权的府中。”

    “孔明必定是看大哥损兵折将,失了大势,所以才假借说服吴候抗曹为由,只身逃往柴桑投奔他兄长去了!”

    “不然的话,怎么会一个月来也没个消息?”

    关羽抬头白了张飞一眼。

    可是张飞所说的话,也正是他心中狐疑的地方。

    因此虽然听得不顺耳,但要阻止,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他。

    “我说大哥,咱们总不能一直这么傻等下去啊!”

    “要俺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现在咱们手里无兵无粮,打是不行了。”

    “要不咱们就跑吧?”

    “在这里傻等,万一曹操大军到来,咱们再跑,可就来不及了!”

    “俺不信诸葛孔明,更不信江东那群王八蛋!”

    也不知道为什么,张飞对江东孙权一伙,总是没有什么好印象。

    有着莫名的讨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