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之后,便开始设置行政官吏,又开科取士,势头还是不错。

    只不过一方面隔壁的李自成对他称王的事情很不满,再加上左良玉又杀回来了,情况也不是很好过。

    1643年,八月李自成北上打孙传庭,

    张献忠则带20万大军南下攻破岳州(岳阳),随后攻破长沙,宣布减免三年钱粮,接着再下衡州(衡阳)及下各州县。

    大西军所到之处,纪律非常严明。

    清朝初期地理学家刘献廷曾说:“听说张献忠当年入长沙,没有屠戮一个人,我问了娄圣公,果然如此。”

    由此可见,在史书中张献忠性情残忍,一天不杀人就不爽的描述,以及那夸张无比的屠杀数字和相关史料的矛盾之处,大概也就知道原因了吧。】

    ...

    “苟日的建奴,老子就是杀人狂魔,一天不杀一百个建奴,老子非常不爽,老子还要看看那大玉儿,究竟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绝活!给老子等着...”

    崇祯时空,张献忠怒瞪双眼大骂。

    这一幕,直接看得皇太极大怒。

    而顺治帝则是更加的狂暴。

    “张献忠,你狗胆,朕,朕,朕...”

    话没说完,顺治帝晕了过去,因为在他这个时空,虽然张献忠已经没了,但是南明还在,并且已经打死了吴三桂,开始反攻回来了。

    ...

    康熙帝时空,康熙也是气得不停的大骂着。

    还有清朝其他的皇帝,毕竟,他们都是大玉儿这一脉的。

    ...

    至于其他朝代的时空,则大多是哄笑!

    ...

    【九月,大西军破永州。

    十月,攻破杨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县。

    而后,张献忠对杨嗣昌家族的恶行进行了清算,将这些年强占百姓的土地全部归还原主,又掘其祖坟,发动搜捕杨家人,对其族诛!

    与此同时,大西军向东拿下袁州(江西宜春),准备向江西地区发展。

    但很快又被左良玉给抢了回来,只是左良玉麾下的士兵到处乱抢,搞得怨声载道。

    崇祯又把左良玉调走,让当地募兵戍守。

    张献忠趁机再下袁州。

    十二月,江西总督吕大器带兵反扑,夺回吉安等地。

    崇祯命左良玉移镇武昌。

    张献忠见状回师岳州,并在嘉鱼大败左良玉。

    此时的大西,占领了湖南全境以及两广北部部分地区。

    但面对着打败了孙传庭,占领了陕西,实力比他强很多的李自成,张献忠并不想加入李自成麾下,同时左良玉还在不断和他纠缠。

    所以,他的局势也不能说好,反而是危机重重。

    于是,张献忠决定进入四川发展,这里是天然的割据之地,成都平原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再加上他的队伍大多是陕西人,在四川离老家近,打回去更有希望。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张献忠开始收回兵力,计划西进。

    ...

    李自成这边,正月初一,他在西安再次称王,将国号改为大顺,王号为大顺王,并设置百官。

    随后,李自成开始发动东征。

    初三,明朝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祯建议南迁,崇祯心动表示赞成,但希望由重臣来牵头提出来。

    但大臣们都不提这个事情,崇祯只好作罢。

    初九,明兵部收到李自成战书,说三月初十,要和崇祯决战北京城下!

    崇祯帝召集大臣,哭着说,自己没有面目见祖宗,愿意亲自督师,和李自成决一死战,就算战死沙场也无所谓,只是他死不瞑目。

    内阁首辅陈演和次辅夹头魏藻德表示愿意代替皇帝前去督师,但崇祯不准,最后决定由山西阁臣李建泰前往抵御李自成。】

    ...

    “这...”

    崇祯时空,李自成看了看麾下的官员,感觉有些尴尬,毕竟现在他是崇祯的手下。

    而在京城的崇祯,也只能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

    明永乐时空,朱棣的双拳不由得捏紧了!

    ...

    【二月初二龙抬头,李自成造船三千,渡河拿下汾州(汾阳)、阳城(晋城市阳城县)、蒲州(永济)。

    次日克怀庆(河南焦作)。

    初八,攻破太原城。

    山西巡抚蔡懋德力战到城破,被手下人拉着想要撤退,但蔡懋德严词拒绝,而后自缢殉国。

    中军副总兵应时紧接着也自刎殉国!

    ...

    此时,崇祯帝任命的督师李建泰都还没到。

    随后,李自成当即发布了讨明檄文,其中内容有说: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意思是皇帝不是非常的昏庸,主要是被围在身边的人蒙蔽了。

    大臣们都在谋私利,都在结党,公忠体国的人太少了。

    接着,檄文又说,官场上尽是贪污贿赂成风。

    然后是天下的利益,都被皇族勋贵和士绅占了,天下百姓都被吸血到枯竭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等内容...】

    ...

    “讨明檄文,讨明檄文!呵呵!该死,都该死,都该给老子去死!这些狗一样的东西,都该拖出去诛九族!凌迟处死!...”

    朱元璋气得仿佛七窍生烟...

    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许多的王朝前期的皇帝们都是目露凶光。

    毕竟,这事情不是明朝专有。

    天幕看了这么久,他们都知道,在自家王朝的末期,也是差不多的。

    ...

    而像汉哀帝、唐昭宗这样的王朝后期君主,则完全是感同身受。

    当然,有些皇帝,自身也很昏庸,就比如唐僖宗之类的,虽然有感觉,但是不是很强。

    像汉灵帝,也是气得大骂,虽然他的昏庸也是出了名的,但好歹刚开始他还是想做点事情,只是后来彻底躺平,现在则是被天幕的出现激发了一些雄心。

    ...

    至于当事人崇祯,那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他是咬牙切齿,浑身颤抖!反正他没生李自成的气!

    ...

    【而后,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后,出兵攻破忻州,紧接着猛攻代州(忻州市代县)。

    山西总兵周遇吉顽强抵抗数天,弹尽粮绝,退守宁武关。

    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血战。

    但因为宁武关和雁门关,偏关乃是山西最重要的三座关卡!

    因此周遇吉虽明知大顺军铺天盖地而来无法抵挡,但仍死战不退。

    直至三月初一关破,周遇吉带领残兵同大顺军展开残酷的巷战,最终身中无数箭,被顺军擒住后,又将其吊起来,不停的用弓箭射,其身上的箭矢如同刺猬一般!

    而周遇吉的夫人刘氏,同样是十分刚烈,带领数十个妇女坚守官署,站在房顶上不断射箭反击顺军,最终全都被烧死!

    这一战,可谓是相当的惨烈,大顺军在此损失了约七万人。

    李自成曾一度想要放弃宁武关,绕路去进攻北京。

    大顺军也因此在城破后,疯狂屠城泄愤,许多百姓也遭到波及,被杀者无数!】

    ...

    “啊!这才是我大明的忠诚将士啊!”崇祯帝双目通红的喃喃说道。

    而身在江南的李自成看到自己的队伍竟然屠城了,一时间也是有些呆愣住了。

    毕竟,要是让他屠那些官僚士绅家族,他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但屠百姓,虽然这事在他这里还没发生,但...

    ...

    明太祖,明成祖...天启帝,无不是红着眼看着天幕。

    ...

    【同一时间段,京城内,崇祯想要调吴三桂入京勤王,但因为不想放弃宁远以及没有军饷而作罢。

    同时,李明睿上书请求崇祯帝南迁,但遭到后投降李自成的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激烈反对,扬言必须要杀了李明睿。

    首辅陈演也表示反对迁都。

    左都御史李邦华提议让崇祯坚守京城,让太子前往南京坐镇。

    因为朝臣的反对声音很大,崇祯帝在二月二十八日表态:

    “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三月三日,在外的李建泰也上书提议南迁,表示可以护送太子去南京。

    崇祯再召群臣商议,光时亨再次激烈反对,还拿唐肃宗在宁武继位的事情来说。

    崇祯见状,再次申明君王死社稷,然后向群臣询问战守之策。

    原本叽里呱啦的群臣一下子全都低头不语。

    崇祯帝气炸了!

    就知道哔哔哔,一问正事,一个个的都不吱声!

    再加上他之前已经下令让百官捐钱凑集军饷,结果平日里生活奢侈无比的百官们立马开始哭穷,又是假装打出卖房子的招牌,又是找一些破烂补丁衣服来穿,就是不肯捐钱,费劲扒拉搞了很久,才总共凑了20万两银子。

    最后,崇祯留下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拂袖而去!】

    ...

    “这些个苟日的东西,20万两!20万两!真他娘的是公-忠-体-国啊!”

    朱元璋一字一顿的说道。

    ...

    “这些贪官污吏,通通全都该诛九族!”汉武帝暴躁的拍打着桌子!”

    虽然,这不是汉朝的事情,但也是汉朝的事情!

    ...

    唐太宗同样是怒骂了一句。

    历朝历代,就连清朝的皇帝们,都是忍不住要骂上几句,只因为他们都是王朝的皇帝!

    ...

    崇祯时空,群臣全都面色肃然,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一个个都心中惴惴,虽然现在站在这皇极殿前的许多官员已经被崇祯给替换了许多!

    至于崇祯的脸色,那更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

    【三月初四,崇祯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入京。

    他一连封辽东总兵吴三桂--平西伯,

    平贼将军左良玉--宁南伯、

    蓟镇总兵唐通--定西伯、

    凤庐总兵黄得功--靖南伯,

    另外还有其他各路总兵,也都得到了加封。

    小主,

    因为有些总兵距离京城太远,来不及赶过来。

    所以崇祯又招唐通、蓟辽总督王永吉、左都督刘泽清带兵来京城勤王保驾!

    其实,放弃宁远这件事,一直讨论了几个月了,蓟辽总督王永吉早在正月就提出来了。

    但遭到了陈演,魏藻德等人的反对!

    而支持者则比较少,其中如

    范仲淹后人内阁大学士范景文(和范文程不是一脉,亲缘关系应该离得挺远的)、左都御史李邦华、翰林学士倪元璐、吏科给事中吴麟征,最后都在甲申国难之中,自尽殉国。

    还有几个支持的则被乾隆搞进了《贰臣传》

    总的来说,就是很少!】

    ...

    “啊!”宋仁宗时空,范仲淹突然发出了叹息的声音,不过他的表情看上去倒也比较轻松。

    总算是有一个能看的后人了!

    之前那什么范文程,可真的要把他给气死了。

    ...

    崇祯时空,崇祯帝赶忙提醒翰林院,将那些名字都给记下来。

    ...

    【勤王命令下达后,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