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 ——————
    早年经历



    曹丕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出生于谯县 [111](今安徽省亳州市) [111]。传闻曹丕出生之时,天上出现青色的云彩而且形状如车盖,终日环绕其上,望见祥云的人都以为曹丕将来非人臣之命。 [6]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广学博览,在曹操严厉督导之下,少年时代就通读诗、论,长大一些就学习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 [7]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 [8]从十岁起,曹丕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9]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10]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派遣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军,驻扎在曲蠡(今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尚书令荀彧去劳军,曾与曹丕有过对射箭技术的探讨。 [98]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坟、祭祖。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立嗣之争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曹冲死后,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间的立嗣之争。



    曹丕父子三人雕像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会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拥护曹植的杨修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是个智谋过人的奇士,又身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别灵通,对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谋划策之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渐占优势,有几次机会能当上太子。但因为曹植行为任性,平时不注意节制自己,而且还醉酒擅闯司马门,终为曹操所不悦。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魏讽密谋攻邺,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 [11]曹丕作魏太子时期,积极组织文学团体并参与鼓励文学创作,使得同类唱合诗赋作品由此而兴,成为建安文学发展独有之气象。



    篡汉为帝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220年3月15日 [106]),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从东汉末年,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他深知只有加强巩固自己的集权,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利宝座的重要性。他一开始就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二月壬戌日(4月6日 [109]),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日(9月5日 [110]),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12]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正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



    延康元年十月癸卯日(220年11月13日 [108]),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 [13]乙卯日(11月25日 [107]),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日(12月11日 [100]),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14-15]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日(220年12月13日 [16]),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16-17]



    执政七载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曹丕在政治抱负上,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之世。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他又与民生修养生息,政倾惠民并复兴儒学。意在教化民众,恢复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黄初三年(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皇长子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九月,立贵嫔郭女王为皇后。 [95]



    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两次兴师伐吴。



    黄初二年(221年),吴国孙权因前袭杀关羽收荆襄之地,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乃假意与魏曹丕遣使修好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遂遣“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由是称臣于魏。同年刘备愤孙权之袭关羽、联曹魏,亲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是年,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两处。



    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省宜都市)。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认为刘备犯兵家大忌,必定速亡。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故在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9]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 [18],大破吕范 [19-20],火烧诸葛瑾 [21],几乎攻下江陵 [22]。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 [23]。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 [24]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 [25]双方言和,曹丕退兵。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封赏等,平定河西。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26]



    黄初四年(223年),重臣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



    黄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黄初六年(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同年,并州刺史梁习大破鲜卑轲比能。 [27]十月,曹丕行幸广陵(属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水道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期间,经过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到曹植处所,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28]十二月,曹丕一行从谯经过梁,派遣使者用太牢礼祭祀东汉太尉乔玄(与曹操为忘年之交)。 [29]



    喜欢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